恒小花:AI人工智能塑造文旅新体验

资讯 来源:中国风投网   阅读量:11598   会员投稿 2024-01-15 15:00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数字孪生、多语言互动、集成全息影音等跨时空应用落地,文旅产业不断解锁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品带来新技术、新体验。”“AI+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人上线

“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获得三类体验:游览好山好水、身临其境的放松体验,感悟人文历史、异域风情的人文体验,对深厚历史不亦说乎的文化体验。”

“关于基础游览的体验,游客可以自助解决,但好山好水背后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内涵,游客能获得多少精神文化层面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讲解员的介绍。但景点往往并没有足够的人手能给每一名游客提供讲解和介绍,这是现阶段文旅的痛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但全国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24.3万人,金牌导游一“讲”难求,景区专业讲解员更是难有档期。

一般情况下,培育知识合格、反应敏捷的讲解员要花费数月时间,而讲解中想做到面面俱到,更要经过数年的沉淀。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山水和文物背后的超级大脑,比如通过数字人做到自然语言的输入、输出,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陕西“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博之夜活动在西安博物院举办,现场发布的4个“文物智慧推荐官”——“周知礼”“秦威武”“汉英俊”“唐美丽”让游客惊叹不已。

这四个数字人作为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被赋予“宣传推荐陕西文化遗产”的职能,将为公众提供知识问答、信息查询、文物保护和AI绘画等智能个性化服务,并将被应用在官网或移动应用程序上,突破时空限制,用“文化+科技”的方式展现陕西,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认识、理解和参与度。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数字人“小豫”也作为河南文化的推荐师在展厅门口迎接旅客。旅客可以听“小豫”讲解展品历史信息,通过线下AR互动,开启地标打卡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旅行业,训练语料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智慧途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积累了不少经验。

据介绍,智慧途灵团队打造的途咪智能导游机已为300多家景区提供智能导游导览服务,为上亿次旅行者带来智慧旅游新体验。

多地积极实践

文旅产业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重体验等方向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游客体验,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政府和文旅企业的共同追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业内人士认为,这代表着数字文旅产业在中国拥有极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空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与市场价值正进一步得到释放。

转型有挑战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发展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为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工作,并于2023年暑期推出首批全国24家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上海天文馆等文博场馆,也包括黄鹤楼、无锡拈花湾等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主题乐园,涵盖游览体验、数字展示、光影夜游、沉浸式演出等多种产品类型。

据测算,2023年暑期,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网络传播受众达3.4亿人次,成为暑期广大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上海天文馆游客量同比增长323%,营收增长4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420%,营收同比增长300%;“夜上黄鹤楼”共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门票收入约2200万元,同比增长244%。

显然,各地已展开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然而,在推动“AI+文旅”的过程中,仍存难点需要克服。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互联网已普及至中国大部分城乡区域,但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仍然存在障碍。这部分群体在旅游时对现代数字化旅游产品难以深入体验,容易产生“数字排斥”。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尽管国家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缩小不同地区间的互联网接入差异,但不同旅游地、不同游客群体之间仍存在着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形成了二级数字鸿沟。

第三,更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目的地中使用数字技术开发旅游的“占优方”,相比使用数字技术的“劣势方”能产生更高的效益,进而形成三级数字鸿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